2022
-
2022 协会简讯11期
所属分类:
协会简讯
第十一期
四 川 省 中 药 行 业 协 会 |
2022年 9 月 19 日 |
网站:http://www.jk-371.com |
Email: sczyxh@163.com |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有多项任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意见》指出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推动机构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优化服务衔接,完善支持政策,多渠道引才育才,强化服务监管等。
《意见》明确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扎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进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实施,加强老年病预防和早期干预。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养生保健、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中医药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意见》要求积极发挥信息化作用。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需按职责分工负责积极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加强医疗养老资源共享、加大保险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壮大失能照护服务队伍等工作。
(中国中医药报)
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
《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四川中医药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全国领先,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全国领先,中医药服务水平、全产业链发展及保障能力全国领先,成为全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方案》指出构建“四个格局”。构建坚强有力的管理格局,全面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构建契合规律的保障格局,创新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健全促进中医医院“姓中”的评价机制,建立地方中医药发展成效的评价机制;构建均衡可及的服务格局,开办传统中医惠民诊所7500家,建设20—30个省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和中医经典传承中心,建设1—2个国家中西医医学中心,实施1—3个国家级、10—20个省级重大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到2025年,全省中医药年诊疗量上升40%,达2.1亿人次,中医药服务更加均衡可及;构建链条健全的产业格局,培育全产业链年产值超50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2个、达20亿元的3个以上,力争中药材综合产值达1500亿元,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20个,力争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0%以上,力争建设4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高端基地等。
《方案》明确建成“三个高地”。建成科技创新高地,加强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实施高水平中医药循证研究,争创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国家第三方中医药研究平台,加强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设;建成人才高地,到2025年,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增加40%,达15000名,推进成都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到2025年,全省年培养中医药全日制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人才超过6000名,年培养学术经验、中药工艺等传承人才5000名;建成文化高地,依托省内科研单位建设中医药文化研究传承平台,挖掘和传承川派中医药文化精髓。提升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建设水平,加强“天回医简”等中医药出土文献文物研究与运用,推出《天回医简》等研究成果等。
《方案》指出实施特色发展“两大工程”。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工程,推动全省中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构建“一轴两区两带”中医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强化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联盟建设,深化川港澳中医药合作与交流等;实施中医中药协同发展工程,吸纳医院、高校、科研院所、中医药企业、行业学(协)会等,形成上下左右协同作战、产研用管同向发力、中医中药并举的统筹推进机制等。
《方案》还要求强化保障,指出要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强化评估考核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黄璐琦院士介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2022年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收官之年,在第四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题,介绍了2011年以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总体进展情况,从中药资源学发展、新物种发现、新认识等方面介绍了普查工作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总体进展情况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共调查全国2702个县,实现全覆盖。凝聚了一批从事中药资源工作的人员队伍,共有5万多人参与普查工作。获取了一批调查数据和标本实物,调查记录2800多万条,采集标本实物100余万份。
创新性成果 中药资源学学科得到发展
2011年以来各省新成立与中药资源相关的研究所27个、研究院11个,有近2/3的技术牵头单位增设中药资源专业或方向;发表中药资源相关研究论文1200多篇;出版中药资源相关专著220多部;与老挝合编出版《老挝草药典》。
发现了一批新物种和新药用资源
2019年出版的《新资源的发现及功效研究》,对普查期间发现的79个新物种进行植物亲缘学等的研究,结果显示60%以上的新物种有潜在药用价值。目前,各地发现的新物种有163个,其中广西、云南、安徽、湖南、湖北等发现的新种数量较多。
对一些中药材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使用的枸杞多为“甜”味,普查期间在西藏发现了苦枸杞。明代的《本草原始》记载:枸杞子,味“苦”。这对枸杞子药用和食用的差别有了新的认识。再如,在湖北仙人台发现的九牛草,与山下栽培的蕲艾不尽相同。《本草蒙筌》记载“遍求蕲州所产独茎、圆叶、背白、有芒者,称为艾之精英”。研究表明:九牛草具有“得气快、得气强、得气率高、得气感觉舒服、得气后效应长”等方面的优势。发现了消失百年的单眼蜈蚣,国际多足动物学会主席Gregory Edgecombe对发现单眼蜈蚣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一批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统一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任务和要求,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吉林、贵州等省,基于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科技奖励。中国中医科学院设立了中药资源普查科学技术奖励,奖励了9项科技创新工作成果。由多位植物学专家和药学专家共同参与,出版了《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中国药用植物红皮书》等。
编著了新时代第一个全国范围的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
2021年发布《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2020)》,对全国中药材生产情况、各省域中药材生产情况、不同类型中药材的生产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从多个维度展示了全国中药材生产的基本情况。
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编研《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分省卷,形成省域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报告(2011—2021年)。
二是编研《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全国卷,重点梳理好中药资源种类、蕴藏量和产量、区划、创新性工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统知识等六大方面的成果。
三是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设,依托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置开放课题,启动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研究。
四是充分发挥普查队伍和监测体系的作用,积极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开展道地药材保护、认证,探索与农业、统计及生态环境部门相关工作的结合。
(来源:中国现代中药)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
8月25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广东省中医药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广东中山召开。大会以“守正创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为主题,旨在加强沟通交流、促进紧密合作,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助力塑造健康湾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中山市市委书记郭文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中医服务发展厅代厅长莫蕙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协调部副部长徐小林,部分院士和国医大师,以及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政府部门官员、专家、产业界代表等近300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出席大会。
黄璐琦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战略思维和恢弘视野,大力推进中医药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指明了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贡献了中医药力量。与此同时,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方案,根据需要提供必要支持,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特别是今年以来,取得显著成效。世界卫生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鼓励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在其卫生保健系统和监管框架内考虑使用中医药治疗新冠的可能性,这是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疗效的高度肯定,将会对中医药的国际认可程度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向柬埔寨派出中医药“先遣组”“专家组”,并首次向外派出国家级中医援外医疗队,医疗队在考斯玛中柬友好医院采用中国方案治疗当地新冠肺炎患者,并提供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一致欢迎,也为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应用范围创造了积极条件。
黄璐琦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实施近两年,粤港澳三地政府积极创新,开拓进取,推动中医药高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界当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共建共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同心协力、加强抗疫领域交流合作,坚持融合发展、实现国际合作示范引领。
开幕式上举行了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合作项目签署和交换文本仪式。
会议期间,黄璐琦出席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推进工作座谈会,听取粤港澳三地相关单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工作情况、推动内地与港澳开展中医药领域抗疫合作情况、当前遇到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港澳台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陪同参加上述活动。
(来源:国家中医药局官网)
“全能型中药智能检验机器人Alpha Test 1”项目孵化落地
8月12日上午,由中检院中药所和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联合开发的“全能型中药智能检验机器人Alpha Test 1”项目孵化落地启动仪式在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顺利举行。
“全能型中药智能检验机器人Alpha Test 1”项目是采用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全面的平台建设,可应用于中药检验常量分析的前处理提取环节,可实现8种不同样品差异性方法的同时在线操作(不同溶液、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提取时间),该机器人可实现12种不同溶液注加,回流、超声、振荡3种不同的提取方式和按检验需求的任意提取时间,具有准确性高、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同时还可以满足每一份样品提取过程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有效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下一步,中检院中药所将继续联合深圳市药检院,发挥资源、技术、研发、人才、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全面的智能检验策略,解决制约检验领域人力资源不足、检验任务繁重、检验效率难以提高的困境,逐步提升检验智能化水平,服务政府药品智慧监管。
(来源:中检院 中药质量与安全)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10号(青羊北路1号)
电话:028-87786519 传真:028–87786519 E-mail:sczyxh@163.com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 SEO标签
